J9九游会脱贫之后继续向前跑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香飘万里农家乐”可谓是声名远播,当地人都对店老板邹小珍的热情和厨艺赞不绝口。但在几年前,这家“农家乐”还是一座透风漏雨的破旧农舍,连碗筷都凑不齐一整套。邹小珍和丈夫因为缺乏技术谋生无门,成为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当地党委、政府考虑到邹小珍的家地处交通要道,人流量较大,于是鼓励邹小珍使用助农小额信贷政策借了5万元无息,再加上政府补助、联系客源,打造了“香飘万里农家乐”。如今,“农家乐”每年能给邹小珍带来约7万元的利润,生意越来越红火,一家人日子也越过越幸福。
2019年,习总考察石柱,对贫困群众始终念兹在兹、惦念在心。4年多来,这片总牵挂的土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正体现在群众愁眉到笑颜的转变之中。
在中益乡盐井村村民罗洪俸家进门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特别的合影。照片上,罗洪俸坐在自家门前,儿子、女儿各拿一副春联站在两侧,一家三口笑成一团。
2015年,在广东务工的罗洪俸患上肺气肿、风湿,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到老家石柱休养。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妻子也离家出走,留下两个孩子由患病的罗洪俸独自抚养。
同年,中益乡党委、政府将罗洪俸一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解决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还补贴了两个孩子上学的开支。同时,通过“特病门诊”政策,罗洪俸看病、买药也不必花自己的钱。“家里还有很多爱心人士给孩子捐赠的衣物,我很感谢他们!”罗洪俸说。
不过,两个孩子还在上小学,罗洪俸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不能干重体力活。对这一家子来说,随时都有可能返贫。
为了让罗洪俸维持稳定收入,盐井村党支部推荐罗洪俸到中益乡壹秋堂非遗工坊盐井加工点工作。这座工坊计件发放工资,每制作一把“养生锤”,罗洪俸便能有4元收入。多的时候,罗洪俸一天能制作20多把“养生锤”。一项项贴心的帮扶政策,一把把亲手制作的非遗手工“养生锤”,给罗洪俸带来新生活。
如今,依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罗洪俸一家住进了靠近盐井村村委会的新房。村里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干部上下班路过时,都要到他家中看望,这让罗洪俸感动不已。
“想起过去的苦日子,我都要掉眼泪。现在生活好了,我看病、两个小崽崽上学都有保障,我真心感谢党,感谢政府。”罗洪俸满是感慨。
阳光照耀下的石柱,无数脱贫户正走向新生活。“今年以来,石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19人次,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3475人,15个就业帮扶车间、2个乡村振兴就业基地带动就业521人。同时,针对罗洪俸这样有一定返贫风险的脱贫户,我们对他们实行‘一对一’监测帮扶,通过增收入、减支出‘一增一减’解决增收难题。”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J9九游会。
几年前,哪怕在深夜,只要孩子在屋外甚至楼下走动,家住桥头镇田畈村的马容和妻子都会立刻惊醒,赶忙去看儿子是否有异常。
原来,马容的孩子年幼时患上了糖尿病,同时并发其他病症,一旦身体发生状况,30分钟内未能得到有效处置,孩子的生命就会像树叶一样飘零。为托起这片“树叶”,马容和妻子要频繁监测孩子的血糖水平,一刻都不敢放松。
紧绷的精神状态与高昂的医药费开支,让马容一家愈加困难。2013年,马容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J9九游会。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重庆中心城区多家医院帮扶下,马容一家办理了低保,儿子治病的费用也得到医保报销,经济压力减轻不少。
2015年,田畈村党支部建议马容在自家辣椒地里套种梨树增加收入,同时也方便照看孩子。“当时也没有其他办法,只有拼一把了。”马容回忆。
接下来的几年里,马容勤劳肯干,用心呵护着家里一棵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梨树,也照看着病情慢慢好转的孩子。当地党委、政府也送来补贴政策,带来专业知识,指导马容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
2019年,马容家的梨树成功挂果。每年夏秋季节,他家10多亩梨树能收获近10吨梨子。此外,2021年,重庆市委宣传部乡村振兴帮扶集团还为马容家的梨子解决了销路问题。通过帮扶集团牵线搭桥、帮助降低运输成本,马容家每公斤梨子利润要比以前多上好几元。
如今,马容家靠栽种梨树,还清了欠款,过上了好日子J9九游会,夫妻俩对生活也有了新盼头。“现在收入增加了,我也准备找时间出去考察一下,看看家里还能发展什么新产业。”马容说。
马容一家的事迹鼓舞着田畈村村民,如今全村都被发动起来种植梨树。目前,田畈村已种植梨树1700多亩,其中近1000亩已经开始产生经济效益。村集体经济每年能从梨树种植产业中获得2万多元的经营性收入。
小院主人名叫向丽华,是一个爱笑的“95后”农村姑娘。这座院子既是她的家,也是她的短视频账号——“湖边小向”的拍摄取景地。
2017年,向丽华一家因为给父亲治病花光积蓄,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帮扶下,向丽华的父亲看病有了保障,一家人也于2018年脱贫。
这些年里,在重庆中心城区务工的向丽华在工作中自学广告设计、媒体账号运营、视频拍摄等专业技术。慢慢地,她成为一位掌握专业技能的新媒体“达人”。
2020年,桥头镇党委联系上向丽华,鼓励她和丈夫回桥头镇发展短视频产业。一直为他人运营账号的向丽华同样挂念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于是,2021年,向丽华和丈夫决定回到桥头镇桥头村老家,投资将老屋打造为精致小院。
经过两年筹备,2023年8月,抖音账号“湖边小向”正式开通运营。从脱贫户到创业户,向丽华的致富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这户人家的女主人名叫邹发翠,她独自打理着两个牛圈、一个猪圈、一个鸡圈、一个羊圈,还种有一片玉米地、一片水稻田,这些产业加上丈夫在外务工的收入,足以供养5个子女上学。
早在几年前,邹发翠一家还是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如今,在政策的贴心扶持下,邹发翠一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认真打理养殖产业,从起初的十几头牛犊发展为如今的30多头黄牛,每年能带来超10万元收入,牵起“致富牛”过上了“牛日子”。
如今,在石柱的青山绿水间,“贫穷”正成为百姓记忆中的过往,人们满含,谈论着增收、致富、创业等新话题,畅想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邹小珍的“农家乐”,又迎来了一批要长住一个月的客人;罗洪俸的两个孩子,接到了爱心企业邀请,将到外地和其他小朋友一道参加活动;虽然经历了2022年的干旱,但马容家的梨树由于精心看护,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向丽华最新的一条关于制作柴火鸡的视频,在抖音上已有50万播放量;邹发翠今年通过助农小额信贷又得到5万元资金,准备购买更多牛犊喂养,还想把家里院子修整一番……